【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 张嘉玉】一枚曾在太空漫游过的植物种子,种在土里细心浇灌,会开出怎样的花朵,结出怎样的果实?一片火箭发射后留下的残骸,打磨成美丽的形状,是否充满了独特的纪念意义?把这样天马行空的“航天创想”送到每一个家庭、每一个孩子手中,就是中国航天建设集团官方文创品牌“航天文创”的愿望。
今天是4月24日,我国第五个“中国航天日”,环球网文化频道独家专访航天文创发起人陈奕光,分享高精尖的中国航天开创文化创意事业背后的故事。陈奕光说,希望在孩子的心灵里,种下一颗航天梦的种子,“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梦想,航天的魅力能够种下一颗用科技改变世界、创造梦想的种子。”
“火箭残骸”开发的饰品与航天积木套装。(受访者供图)
航天文创。(受访者供图)
天马行空的航天创想
一枚小小的口罩曾在疫情当中“一罩难求”,而陈奕光和他的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,将航天材料纳米纤维气凝胶应用在口罩制作当中。这种特殊材料制成的口罩可以反复清洗灭菌,使用寿命能够达到一年之久。与此同时,将2020年“嫦娥5号”月球采样返回、中国空间站核心舱“天和号”发射太空等重要事件设计到口罩款式中,足以成为航天迷的一份纪念。
除了口罩、防寒服等将航天科技转化为生活用品的“高科技”文创外,还有更为浪漫的“太空玫瑰”——普通玫瑰插在水里5-7天就凋谢了,太空玫瑰却可以盛放40-60天,在情人节送给对方一份长长久久的心意。
航天文创。(受访者供图)
而经历宇宙特殊环境的太空育种产品,到孩子们的手中,就变成一粒粒种子。通过每天浇水种植,结出不同的果实,将拉进孩子们与宇宙星空的距离。
火箭形态的文具笔、寓教于乐的航天积木套装、真实“火箭残骸”开发的饰品,一经亮相就广受粉丝的喜爱,“可爱死了,超级喜欢!”“实用美观,创意新颖。喜欢!”这些独具航天特色、饱含贴心巧思、甚至搭载高科技的文创产品收获了网友们的满满好评。
陈奕光参加《创意中国》介绍航天文创。(受访者供图)
走进大众生活的航天“创造营”
这一件件“航天系”的文创产品最初是如何诞生的?陈奕光透露,早在2012年,打造文化创意产品的想法就在航天内部初具萌芽,直到2015年国家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,此前一直默默在探索和布局文创事业领域的他发觉“可以开始的时候到了!”
“航天文创的定位,是搭建航天的文化产业创新服务平台,形成全方位的航天文化产业的生态链。使航天精神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方式走进大众心间,以航天品质赋能美好生活。”陈奕光介绍,航天文创还承担着航天科普使命,正在与地方政府携手合作开发体验馆、科普研学基地,目前正在山东济宁、浙江宁波等全国多个城市开发落地。
而这个由航天人打造的文创设计团队里,不仅拥有名校背景的“专业能手”,还拥有痴迷航天的“脑洞达人”。在每个文创产品的初始阶段,首先都会通过产品定位的方法论模型进行验证,再由设计团队研究、解读背后文化资源,提炼出核心的主题,并对消费者群体进行调研。同时,在过程中也会尝试与专业机构的合作。
“在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,我们会尽可能的让产品更具有人情味——人情味就意味着更贴近生活。从创意、选材、生产每一道程序,我们都要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,这样一件好的产品才有非常持久的生命力。”陈奕光说道。
“现阶段我们特别注重IP的孵化和开发,包括推出内容IP《我们的星辰大海》青少年航天动画科普课,同时我们也在策划航天电视剧……我认为IP是能够快速地走向大众、被大家所熟知的。”陈奕光认为,“相信大数据、区块链、5G技术也会为产业带来更多的机会,文化产业浪潮已至,未来可期。”
把梦种在孩子们的心里
事实上,陈奕光曾是中国航天的一名航天建筑师,从设计航天基建、举办科普展览,他逐渐感受到其实有太多的航天文化内容值得被挖掘和呈现给大众,“我进入航天之后的真实感受是,航天距离我们并不遥远,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是息息相关的。”
他发现,很多对航天感兴趣的孩子可能并没有渠道更好地了解航天科技。像美国NASA的太空电影影响了马斯克、贝佐斯这样的商业航天大咖,他们年轻时候都是受到航天文化作品的感染,才成就了后来的航天事业。
“希望通过航天文创能够有更多的青少年有渠道来了解航天,能够更加热爱科学,永远保持一颗求知探索的心,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。”陈奕光认为,“在星辰大海里,藏着孩子们的视野和格局。如果孩子们去了解、去不断地好奇和发问,他们会拥有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想象力、创造力。”
陈奕光希望在孩子的心灵里,种下一颗航天梦的种子,“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梦想,航天的魅力能够种下一颗用科技改变世界、创造梦想的种子。未来,他们会比我们这代人,拥有更大的梦想,创造出更多的奇迹。”
来源:环球网